搜索
首页 《故山春日(四首)》 不知刻漏长多少,但觉桐阴半日移。

不知刻漏长多少,但觉桐阴半日移。

意思:不知道刻漏长多少,只是觉得桐阴半天移。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故山春日(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寂寂青山一鸟啼,紫藤花落午风微。不知刻漏长多少,但觉桐阴半日移》以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氛围。 首句“寂寂青山一鸟啼”,青山寂静,唯有一鸟啼鸣,此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基调。鸟鸣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增添了几分生机。 “紫藤花落午风微”一句,诗人切换场景,描绘了紫藤花在午后微风中飘落的景象。紫藤花的凋落,给人一种时光流转,万物更迭的感觉。 “不知刻漏长多少”一句,诗人将注意力从自然景色转移到人的感知上,通过“不知”表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从把握的感觉。这句诗引发了人们对时间、对人生的思考。 “但觉桐阴半日移”是对前两句诗的回应,也是对主题的总结。诗人通过“但觉”表达出对前述场景的直观感受,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桐荫在阳光下移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整句诗描绘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感觉,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它以宁静、悠然的氛围为基调,引发人们对时间、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的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寂寂青山一鸟啼,紫藤花落午风微。
不知刻漏长多少,但觉桐阴半日移。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半日

    读音:bàn rì

    繁体字:半日

    英语:half a day

    意思:
     1.白天的一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多少

    读音:duō shǎo

    繁体字:多少

    短语:数 几 多寡 数额 数量 数码 数据 数目

    英语:how much

    意思:
     1.指数量的大小。
      ▶

  • 刻漏

    读音:kè lòu

    繁体字:刻漏

    英语:water clock

    意思:古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壶中水滴漏渐少,箭上度数即渐次显露(隐没),视之可知时刻。
      ▶汉·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