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晨发故关寄逢吉》 画戟衣中趋绛帐,驿亭门外拂征鞍。

画戟衣中趋绛帐,驿亭门外拂征鞍。

意思:画戟衣中走帐,驿亭门外拂征鞍。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晨发故关寄逢吉》

全文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驿站与朋友相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苦和漂泊之感。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氛围。 以下是对诗句的具体赏析: 首联“画戟衣中趋绛帐,驿亭门外拂征鞍。”描绘了诗人急忙赶往驿站与朋友相会的场景,通过“画戟”、“绛帐”、“驿亭”、“征鞍”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匆忙而又有序的行动,同时也暗示了离别在即。 颔联“已嗟漂泊三年别,更负从容十日欢。”诗人用“漂泊”形容自己的生涯,用“三年别”表达了与朋友分别之久,又用“更负”强调了不能尽享欢聚之乐的遗憾,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悲伤。 颈联“煖席未穷谈笑乐,陟冈相望滞留难。”诗人在这里用“煖席”和“谈笑乐”回忆了与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而用“陟冈相望”和“滞留难”描绘了离别时的无奈和不舍。 尾联“杨鞭策马几多意,原上秋风作晓寒。”最后,诗人用“杨鞭策马”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决心,而“原上秋风作晓寒”则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以秋风晓寒的景象来映衬内心的离别之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苦和漂泊之感,展现了人性的柔情与坚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画戟衣中趋绛帐,驿亭门外拂征鞍。
已嗟漂泊三年别,更负从容十日欢。
煖席未穷谈笑乐,陟冈相望滞留难。
杨鞭策马几多意,原上秋风作晓寒。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驿亭

    引用解释

    1.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九:“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驛亭。” 仇兆鳌 注:“邮亭,见《前汉·薛宣传》。 颜 注:‘邮,行书之舍,如今之驛。’据此,则驛亭之名起於 唐 时也。”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既出境,宿驛亭间,介马数万骑驰过,劒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明 陆

  • 画戟

    读音:huà jǐ

    繁体字:畫戟

    意思:(画戟,画戟)

     1.古兵器名。因有彩饰,故称。
      ▶唐·王维《燕支行》:“画戟彫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宋·张孝祥《蝶恋花•送刘恭父》词:“画戟

  • 征鞍

    引用解释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读音:zhē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