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韩玉汝使两浙》 翠巘烟云生席上,沧溟风雨到樽前。

翠巘烟云生席上,沧溟风雨到樽前。

意思:翡翠刘瓛烟云生席上,大海风雨到樽前。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送韩玉汝使两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充满感情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广阔且生动的画面,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和人文的情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的开篇,“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以壮丽的语言展现出使者的奔驰和天地的广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鸣弦”二字,既传达出音乐的美,又带有一种试炼和挑战的意味。 接着,“仁声又向新年入,惠泽犹为故老传。”,描述了新的一年又带着仁爱和恩惠来到,这种恩泽深深地影响了这里的人们,甚至老一辈的人们都在传颂。这两句充满了对于人性的赞美和社会的期待。 然后,“翠巘烟云生席上,沧溟风雨到樽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烟云缭绕的山峦和席上的风景,沧海的风雨和酒樽前的场景,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经营智力量多余,赏燕谁酬白雪篇。”,诗人以感慨的语气结束了全诗,表达了对于智者经营的努力和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无人欣赏美好事物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性的赞美和社会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仁声又向新年入,惠泽犹为故老传。
翠巘烟云生席上,沧溟风雨到樽前。
经营智力量多余,赏燕谁酬白雪篇。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烟云

    解释

    烟云 yānyún

    [mist and clouds]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引用解释

    亦作“烟云”。 1.烟霭云雾。 汉 枚乘 《七发》:“於是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

  • 风雨

    读音:fēng yǔ

    繁体字:風雨

    英语:wind and rain; the trials and hardships; wind an rain

    意思:(风雨,风雨)

     1.风和雨。

  • 翠巘

    读音:cuì yǎn

    繁体字:翠巘

    意思:青翠的山峰。
      ▶宋·苏轼《祭常山回小猎》诗:“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明·袁宏道《光福》:“碧栏红亭,与白波翠巘相映发,山水园池之胜,可谓兼之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