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客观余孝经传感而有作》 高以君尧舜,下以觉斯民。

高以君尧舜,下以觉斯民。

意思:高以君尧舜,下面以使人民觉悟。

出自作者[宋]张九成的《客观余孝经传感而有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文人学问和道德的赞美诗。诗中描绘了古代文人通过学习六艺,创作出奇妙的诗歌和文章,同时也通过礼乐来塑造乾坤。诗人强调了学问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经历,才能达到至理,并以此引导人们走向幸福。 诗中提到的“六艺”是指古代中国的六种基本学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学问是古代文人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他们创作诗歌和文章的基础。诗人通过赞美古代文人的学问和道德,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诗中还提到了“践履”,即实践和经历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有通过艰难险阻、冲冒寒温的实践和经历,才能培养出孝悌之心,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这种道德观念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诗人所推崇的。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万象入见闻”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他认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万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笔下生云烟。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是诗人所推崇的。 最后,诗人呼吁人们应该以君尧舜为榜样,以救世济人为己任,为民众带来幸福。如果有人愿意听取诗人的建议,那么就可以在炉熏之侧相见,共同探讨学问和道德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和热情的赞美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道德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希望人们能够以君尧舜为榜样,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人文莹理,后人工作文。
文工理愈暗,纸札何纷纷。
君看六艺学,天葩吐奇芬。
诗书分体制,礼乐造乾坤。
千歧更万辙,要以一理存。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
跋涉经险阻,冲冒恤寒温。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
仰观精俯察,万象入见闻。
不劳施斧凿,笔下生烟云。
高以君尧舜,下以觉斯民。
君如不我鄙,时来对炉熏。

关键词解释

  • 斯民

    读音:sī mín

    繁体字:斯民

    意思:指老百姓。
      ▶《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陆机《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

  • 尧舜

    读音:yáo shùn

    繁体字:堯舜

    英语:Yao and Shun; legendary sage kings in ancient China; ancient sages

    意思:(尧舜,尧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