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淮壖》 船头雪重折黄芦,下有宿雁惊相呼。

船头雪重折黄芦,下有宿雁惊相呼。

意思:船头重折黄芦雪,下有宿雁吃惊地互相呼。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淮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淮河边景象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风雪交加、孤舟独行、夜宿思家、天寒地冻的境况,以及期待春天和阳光的心情。 首联“淮壖日没风卷沙,黄昏飞雪如落花。”描绘了淮河边的日落景象,风中卷起的沙尘和黄昏时分的飞雪如花般飘落。这一联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为整首诗铺垫了孤寂、清冷的氛围。 颔联“孤舟有客寒不饮,欹枕关篷夜忆家。”通过孤舟和寒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夜晚独自在船中思念家乡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联,通过描绘雪飞船篷、风飕纸屏、雪重黄芦、冻卧孤舟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冷清、孤寂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联“土膏已动春阳来,安得长风埽雾开。豁然天外见白日,为君挂席凌清淮。”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阳光的期待,希望长风能扫清迷雾,重见天日,也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君挂席,乘风破浪的决心和豪情。 整首诗以冬天的淮河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自身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坚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春天的深深思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壖日没风卷沙,黄昏飞雪如落花。
孤舟有客寒不饮,欹枕关篷夜忆家。
雪飞篷底洒我额,篷隙虚明来晓色。
纸屏布被风飕飕,惊起开篷满船白。
船头雪重折黄芦,下有宿雁惊相呼。
天寒四野无行客,冻卧孤舟愁盗贼。
厌闻淮浪打船声,原上风号天正黑。
土膏已动春阳来,安得长风埽雾开。
豁然天外见白日,为君挂席凌清淮。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船头

    读音:chuán tóu

    繁体字:船頭

    英语:fore

    意思:(船头,船头)

     1.船的前部。
      ▶唐·杜甫《江涨》诗:“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初刻拍案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