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乌龙寺》 攀藤更入西庵路,一听支郎语劫灰。

攀藤更入西庵路,一听支郎语劫灰。

意思:攀援藤条重新进入西庵路,只听支郎对劫灰。

出自作者[宋]吕希纯的《乌龙寺》

全文创作背景

吕希纯的《乌龙寺》创作背景可能与他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以及对自然风景的感悟有关。吕希纯是宋代文人,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同时,吕希纯曾在多地任职,可能有机会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从而对自然风景产生深刻的感悟。 在《乌龙寺》一诗中,吕希纯描述了乌龙寺周边的秀丽景色,包括奇峰、松林、瀑布等。这些自然元素可能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此外,诗歌中还透露出一种禅意,可能与吕希纯对佛教文化的接触和理解有关。 综上所述,吕希纯的《乌龙寺》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对自然风景和佛教文化的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秀岭奇峰接钓台,乌龙直冯更崔嵬。
万松合处虚亭敞,千佛光中梵宇开。
林外瀑泉飞朔雪,云间宝藏转春雷。
攀藤更入西庵路,一听支郎语劫灰。

关键词解释

  • 支郎

    读音:zhī láng

    繁体字:支郎

    意思:
     1.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
      ▶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

  • 劫灰

    读音:jié huī

    繁体字:劫灰

    意思:本谓劫火的余灰。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
      ▶朔云:‘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