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饮马长城窟行》 月色含城暗,秋声杂塞长。

月色含城暗,秋声杂塞长。

意思:月光含城黑暗,秋声杂堵塞长。

出自作者[南北朝]陈叔宝的《饮马长城窟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征马入他乡,山花此夜光。离群嘶向影,因风屡动香。月色含城暗,秋声杂塞长。何以酬天子,马革报疆场》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通过对马和山花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联“征马入他乡,山花此夜光”直接描绘了征马进入陌生的他乡,而山花在夜晚依然绽放,显得格外光鲜。马是战争的象征,而他乡则暗示了战争的离别和孤独,山花则象征了坚韧和顽强。这一联以景起笔,色彩鲜明,富有动态感。 颔联“离群嘶向影,因风屡动香”进一步描绘了马在夜色中的形象。马离群独行,向着自己的影子嘶叫,因风而屡次摆动花香。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将马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鲜明,同时也表达了马在战争中的孤独和无助。 颈联“月色含城暗,秋声杂塞长”则转向了战争环境的描写。月光含糊不明,使得城市显得更加黑暗,秋天的声音混杂在边塞的长夜里。这一联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战争的残酷和艰难。 最后,“何以酬天子,马革报疆场”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以马为喻,表示愿意在战场上为国尽忠,以回报天子之恩。这既是对战争的豪情壮志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忠诚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马和山花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忠诚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征马入他乡,山花此夜光。
离群嘶向影,因风屡动香。
月色含城暗,秋声杂塞长。
何以酬天子,马革报疆场⑴。
作者介绍 陈叔宝简介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12月或554年1月-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陈叔宝在位之前,陈宣帝的次子、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谋划刺杀陈叔宝。后叔陵被杀,叔宝即皇帝位。陈叔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陈后主更把中书令江总,以及陈暄、孔范、王瑗等一般文学大臣一齐召进宫来,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自夕达旦。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

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关键词解释

  • 秋声

    读音:qiū shēng

    繁体字:秋聲

    英语:autumn sound

    意思:(秋声,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 月色

    读音:yuè sè

    繁体字:月色

    英语:moonlight

    意思:
     1.月光。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宋·陈师道《寒夜有怀晁无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