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 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如如转烛。

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如如转烛。

意思: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如转灯。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去和现在的回忆和反思,同时展示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忆昔江西别子时,我初折腰五斗粟。”诗人回忆起了他和朋友在江西分别的时候,那时他刚开始为了五斗米的官禄而鞠躬尽瘁。这一联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人生的反思。 颔联“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如如转烛。”描述了他们分别后的十八年,时间飞逝,就像烛火一样转动。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颈联“子遗万事遂恬旷,我系一官尚局促。”诗人的朋友已经遗弃了世间万事,心境恬淡旷达,而他却仍然被官职所束缚,感到局促不安。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几联,诗人表达了自己早衰、多病,而世事艰难,人心险恶,使得他感到十分惊恐。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 最后几联,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朋友一样遗弃世间万事,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回忆和反思,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现实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昔江西别子时,我初折腰五斗粟。
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如如转烛。
子遗万事遂恬旷,我系一官尚局促。
早衰胆气自然薄,多病颠毛那更绿。
人情畦畛阻肝膈,世路风波悸心目。
每嗟太守两朱轮,宁及田家一黄犊。
幸逢怀绂入斗牛,喜得披山收宝玉。
薄材顽钝待磨琢,旧学抢攘期反覆。
云鸿可近眼先明,野鹿尚縻颜自忸。
长须幸未阻诲存,下榻应容拜临辱。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俯仰

    读音:fǔ yǎng

    繁体字:俯仰

    英语:pitching

    意思:(参见頫仰)

     1.低头和抬头。
      ▶《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

  • 相望

    读音:xiāng wàng

    繁体字:相望

    英语:face each other

    意思:I

     1.互相看见。形容接连不断。极言其多。
       ▶《左传•昭公三年》:“道殣相望,而女富

  • 南北

    读音:nán běi

    繁体字:南北

    英语:north and south

    意思:
     1.南与北;南方与北方。
      ▶《史记•天官书》:“亢为疏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
     

  • 如如

    读音:rú rú

    繁体字:如如

    意思:
     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慧能《坛经•行由品》:

  • 转烛

    读音:zhuǎn zhú

    繁体字:轉燭

    意思:(转烛,转烛)
    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唐·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清·何琇《樵香小记•转烛》:“乃知富贵贫贱,有如转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