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同州田长史》 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

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

意思:任听好告诉你常聋,不见诗人的眼底空。

出自作者[唐]王建的《寄同州田长史》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这显然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仕途的淡泊之情的诗。 首句“除听好语耳常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漠,他更愿意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远离尘世的喧嚣。这似乎暗示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疲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人眼底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他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空灵,只有山水,没有其他世俗的纷扰。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深深敬仰和热爱。 “莫怪出城为长史”一句,诗人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淡泊之情。他宁愿离开城市,去到山中做一名长史,这显示了他对山水的热爱超过了官场的诱惑。 最后一句“总缘山在白云中”是对前面所有情感的总结,它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和热爱,以及他对仕途的淡泊之情,都是因为“山在白云中”。这句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理解,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深深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仕途的淡泊之情。它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智慧,是一首充满着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
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关键词解释

  • 眼底

    读音:yǎn dǐ

    繁体字:眼底

    英语:eyeground

    意思:
     1.眼中;眼睛跟前。
      ▶五代·齐己《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巖稜。”
      ▶元·王行《虞美人

  • 诗人

    读音:shī rén

    繁体字:詩人

    短语:骚客

    英语:poet

    意思:(诗人,诗人)

     1.指《诗经》的作者。
      ▶《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好语

    引用解释

    1.赞扬、称颂的话。《史记·南越列传》:“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説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復归,亡国之势也。” 唐 李贺 《沙路曲》:“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王琦 汇解:“好语,谓民间称颂之语。”

    2.指仁义之言,善言。《世说新语·言语》“ 魏明帝 为外祖母筑馆於 甄氏 ” 刘孝标 注引《魏末传

  • 人眼

    读音:rén yǎn

    繁体字:人眼

    意思:
     1.指能看到自己的人。
      ▶明·冯梦龙《挂枝儿•私窥》:“欲要搂抱你,只为人眼多。”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三:“到彼市买,必竟与他家管事家人交易往来,等走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