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令》 东君有意偏撋就。

东君有意偏撋就。

意思:向你有意思偏撋到。

出自作者[宋]王观的《木兰花令》

全文赏析

【注释】:
此为咏柳词 。词中以轻快活泼 、清丽自然的笔调,借柳喻人,通过对柳的特性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风流、多情、柔美的丽人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于身为下贱、心性美丽的风尘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赞美。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所咏之物为柳,突出柳的风流本性,全词遂以拟人的方法从各方面来表现它的风流。
洛阳古都铜驼街的柳自汉代以来便很著名。据古文献《洛阳记》云 :“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 :‘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铜驼街在洛阳城南,与城西之金谷园都是人们游乐的胜地。唐骆宾王诗说“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词人提笔即谓“铜驼陌上”,令人联想到柳的风姿,十分切题 。“新正”即新春正月。词人以赞美的语气强调新春到来之时,最显得俊俏风流的应是叶芽青嫩 、柔条迎风而舞的柳了。“第一”是说除柳之身姿俊俏袅娜可称第一而外,它还是最先向人们报告春的消息的。三、四两句由新春的柳而联想到梅柳争春。柳虽得春意之先,而人们常以梅为东风第一枝 ,词人在此试图给它们以公允的评判。
他以为柳虽不如梅花之娇艳,但在送别的场合,柳的作用远过于酒了,当然也就更胜于梅了。这里非常巧妙地用一旧典。汉代都城长安东门外的灞桥柳色如烟,都城人们送别亲友至灞桥而止,折柳枝为赠。此后折柳赠别成为我国民俗 ,故南朝范云诗有“ 春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桥”之句。可见与梅比,柳是更为多情的。
过片两句是赞赏柳的袅娜轻盈的美姿,以为春天之神东君好似对柳特地宠爱和迁就,以致娇纵得它的身材苗条、腰肢柔细了。以柳条之柔细比喻妇女之腰肢是古诗词常用的典型意象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的“柳袅轻风似舞腰”和温庭筠《南歌子》的“娉婷似柳腰 ”,便都是以柳喻美人腰肢的。这里作者却能以故为新 ,脱去用比痕迹 ,写出柳如美人之天生丽质。结拍两句也是旧比翻新而表现得更为曲折。唐宋词人已惯用柳叶比喻妇女之秀眉,如“人似玉,柳如眉”(温庭筠《定西番》)或“玉如肌 ,柳如眉”(欧阳修《长相思》),都属常见。这里作者却以表现柳性之风流多情,它好似女子一样,因对离人的思量,愁眉难展,老是皱着。这种句式设疑自释,曲折地暗用旧比而全不落俗套。
王观的词,工细轻柔,新丽清新,当行入律,通俗自然,“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王灼《碧鸡漫志》),与柳永的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本篇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铜驼陌上新正后。
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
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作者介绍 王观简介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关键词解释

  • 东君

    读音:dōng jūn

    繁体字:東君

    英语:the Chinese Apollo

    意思:(东君,东君)

     1.太阳神名。亦指太阳。
      ▶《史记•封禅书》:“晋巫,祠五帝、东君…

  • 有意

    读音:yǒu yì

    繁体字:有意

    短语:故 有意识 明知故问 假意 明知故犯

    英语:intend

    意思:
     1.有意图;有愿望。
      ▶《战国策•燕策三》

  • 读音:jiù

    繁体字:

    短语:竣 好 一气呵成 落成 成功 形成 完事 水到渠成 做到 完 瓜熟蒂落 大功告成 完成 得 完结 一挥而就 成就

    英语:only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