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於卞氏借双鹤以观》 尝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

尝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

意思:曾为太湖石,不惜拿金取。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於卞氏借双鹤以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清丽、明净的笔调,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塘蒲荫绿水,菡萏艳修渚”,描绘了池塘中蒲苇茂盛,绿意盎然,荷花鲜艳美丽,修长的水渚。这些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颔联“想像华亭野,但欠鸣鹤侣”,表达了诗人对华亭鹤鸣的向往,但现实中却缺少这样的伴侣,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颈联“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描绘了诗人与三两知己一同前来,志趣相投,情感共鸣。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 尾联“欲作园林胜,园林宁暇睹”,表达了诗人对园林胜景的向往,但现实中却无暇欣赏,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明快,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渴望,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塘蒲荫绿水,菡萏艳修渚。
想像华亭野,但欠鸣鹤侣。
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思见此清禽,无能觌翔羽。
城隅有大第,世本官吴楚。
尝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
欲作园林胜,园林宁暇睹。
今当问其家,借赏无吾拒。
果亦致之来,奋毛如喜舞。
虽生沧海心,翅重不得举。
还尔稻粱贪,崇丘在何所。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太湖

    读音:tài hú

    繁体字:太湖

    英语:Tai hu Lake, a big lake by Wuxi City

    意思:湖名。古称震泽、具区、又称五湖、笠泽。地跨江苏、浙江二省。它承受大运河和苕溪来水,主

  • 太湖石

    引用解释

    江苏 太湖 产的石头,多窟窿和皱纹,园林中用以迭造假山,点缀庭院。《旧唐书·白居易传》:“罢 苏州 刺史时,得太湖石五。”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太湖石》:“ 平江府 太湖石,产 洞庭 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嶮怪势……其质文理纵横,龙络隐起,於石面徧多坳坎。盖风浪衝激而成,谓之弹子窝。”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洞

  • 不惜

    读音:bù xī

    繁体字:不惜

    英语:not stint

    意思:不顾惜;不吝惜。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