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箭镞》》 何不向东射,东海有长鲸。

何不向东射,东海有长鲸。

意思:为什么不向东射,东海有长鲸。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答《箭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矢人(箭匠)职业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黑暗面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首先,诗中描绘了矢人职司的重要性,他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箭的精良与否,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矢人在磨砺箭镞、插上青竹竿、装上赤雁翎等过程中,表现出对工作的专注和严谨。 接着,诗中描述了一个狗盗者(盗贼)的形象,他昼伏夜潜,摩弓拭箭,夜射不待明,表现出其狡猾和机智。这个盗贼的行为引起了其他盗贼和主人的恐慌,但盗贼并未感到愧疚,反而憎恨主人,主人却不知情。 最后,诗人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他人安危的人进行了批评,并呼吁那些正在控制弓弦的人(可能指统治者或执法者)应该慎重行事,不要轻易地射杀小盗贼。诗人建议他们应该向西射狼星、向东射长鲸、向学仁贵三矢平虏庭或学仲连一发下燕城,表现出诗人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黑暗面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矢人职业的敬重和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统治者的期望。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矢人职司忧,为箭恐不精。
精在利其镞,错磨锋镝成。
插以青竹竿,羽之赤雁翎。
勿言分寸铁,为用乃长兵。
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
摩弓拭箭镞,夜射不待明。
一盗既流血,百犬同吠声。
狺狺嗥不已,主人为之惊。
盗心憎主人,主人不知情。
反责镞太利,矢人获罪名。
寄言控弦者,愿君少留听。
何不向西射,西天有狼星。
何不向东射,东海有长鲸。
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
胡为射小盗,此用无乃轻。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东海

    读音:dōng hǎi

    繁体字:東海

    英语:East China Sea

    意思:(东海,东海)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先秦时代多指今之黄海;秦·汉以后兼指今之黄海、东海;明以后所

  • 何不

    读音:hé bù

    繁体字:何不

    英语:why not

    意思:犹言为什么不。表示反问。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孟子•尽心上》:“

  • 长鲸

    读音:cháng jīng

    繁体字:長鯨

    意思:(长鲸,长鲸)

     1.大鲸。
      ▶晋·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鲵吐浪。”
      ▶《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长鲸击水,天吴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