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天基节口占二首》 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

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

意思:村民怎么知道受到皇帝的力量,农夫稍有告诉我春天。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天基节口占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日清晨,扶衰起行,去拜见祝圣的场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圣明的帝王的感激之情,对农夫春耕的喜悦,以及对陶渊明的景仰,但又不羡慕他,而愿做田间击壤的百姓。 首联“报道东方欲辨晨,强扶衰惫起冠绅”描绘了诗人扶衰起行的情景。东方欲晓,诗人却要强扶衰病之躯,整理衣冠,起身迎接新的一天。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虽病体衰、但仍心怀朝气、积极向上的老人的形象。 颔联“差贤眇者与跛者,窃比封从祝圣人”是诗人的自况,表达了他对圣明君主治国的殷切期望和积极参与的愿望。“差贤眇者与跛者”这一句用两个残疾人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贤才被埋没的不满和痛惜之情。“窃比封从祝圣人”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的敬仰和效忠之心。 颈联“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是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描述和对帝王的感激之情的表达。“野老岂知蒙帝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重和对帝王恩德的感激。“农夫稍有告余春”则表达了农民稍有收获的喜悦和对帝王政策的肯定。 尾联“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斜川叟”指的是陶渊明,他隐居田园,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诗人并不羡慕陶渊明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在田间劳作,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对劳动人民的敬重。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自身和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报道东方欲辨晨,强扶衰惫起冠绅。
差贤眇者与跛者,窃比封从祝圣人。
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
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帝力

    读音:dì lì

    繁体字:帝力

    英语:Dili

    意思:
     1.帝王的作用或恩德。
      ▶《汉书•张耳传》:“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帝力也。”
      ▶唐·高适《别

  • 野老

    读音:yě lǎo

    繁体字:野老

    英语:farmer

    意思:村野老人。
      ▶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

  • 农夫

    读音:nóng fū

    繁体字:農夫

    短语:村夫 农家 庄稼汉 村民 农

    英语:farmer

    意思:(农夫,农夫)

     1.指务农的人。
      ▶《诗

  • 力农

    读音:lì nóng

    繁体字:力農

    意思:(力农,力农)
    致力于农事。
      ▶《管子•重令》:“畜长树艺,务时殖谷,力农垦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经产也。”
      ▶《汉书•食货志上》:“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

  • 余春

    读音:yú chūn

    繁体字:餘春

    意思:(余春,余春)
    暮春;残春。
      ▶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赋》:“待余春于北阁,藉高讌于南陂。”
      ▶唐·李白《惜余春赋》:“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