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樯乌》 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谁爱。

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谁爱。

意思:休同九岁儿子,反哺人谁爱。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樯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樯头飞去乌,夜夜啼声碎。犹不如水禽,双栖向烟外。烟外少分张,渚间多翳荟。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谁爱。》以乌鸦和水禽相对比,表达了对孝顺父母的人的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樯头飞去乌,夜夜啼声碎。”描绘了乌鸦在樯头栖息,夜夜啼叫的情景。这里的“飞去乌”可能暗喻那些不孝顺父母的人,而“夜夜啼声碎”则表达了乌鸦对父母的思念和担忧之情。这种对比突出了孝顺父母的人的品质。 接着,“犹不如水禽,双栖向烟外。”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乌鸦和水禽进行比较。水禽能够双栖向烟外,表达了它们对爱情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这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孝顺父母的人的品质。 “烟外少分张,渚间多翳荟。”这两句描绘了水禽的生活环境,暗示了它们对家庭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这种描绘为下文的“休同八九子”做了铺垫。 最后,“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谁爱。”诗人用反哺的故事来比喻孝顺父母的人。反哺是乌鸦的一种本能行为,当母鸟死去,公鸟会用嘴衔着食物喂给小乌鸦,直到小乌鸦长大。诗人以此比喻那些孝顺父母的人,他们像反哺的乌鸦一样,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最后两句“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谁爱。”表达了对孝顺父母的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乌鸦和水禽,以及反哺的乌鸦和孝顺父母的人,表达了对孝顺父母的人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那些不孝顺父母的人的批评和警示之意。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樯头飞去乌,夜夜啼声碎。
犹不如水禽,双栖向烟外。
烟外少分张,渚间多翳荟。
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谁爱。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九子

    读音:jiǔ zǐ

    繁体字:九子

    意思:
     1.尾宿九星。
      ▶《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
      ▶司马贞索隐引宋均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
      ▶《晋书•天文志上》:

  • 反哺

    读音:fǎn bǔ

    繁体字:反哺

    英语:regurgitation-feeding

    意思:乌雏长成,衔食喂养其母。后比喻报答亲恩。
      ▶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 八九

    读音:bā jiǔ

    繁体字:八九

    意思:
     1.八个或九个。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蔕芥!”
      ▶《南史•梁元帝纪》:“帝姑义兴·昭长公主子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