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中寒食二首》 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

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

意思:皇甫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阳鸟闲穿上苑飞。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洛中寒食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洛阳行》是一首描绘了洛阳城傍晚时分的景象,通过描绘贵族们的游乐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豪贵生活的忧虑。 首联“千门万户掩斜晖,绣幰金衔晚未归。”描绘了洛阳城傍晚时分的景象,夕阳西下,千家万户都掩映在斜晖之中,华丽的车辆(绣幰)还在路上,迟迟未归。这一联以生动的景色描绘出傍晚时分的洛阳城,给人以深深的视觉享受。 颔联“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描绘了贵族们的游乐生活,贵族们在这如锦地的广场上击鞠(即踢球),公子穿着华美的衣服斗鸡。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贵族们的游乐场景,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颈联“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描绘了洛阳城内的景象,高耸的行台和悠闲的穿苑鸟儿的形象形成对比,进一步描绘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 尾联“唯有路傍无意者,献书未纳问淮肥。”这两句是诗人对那些无意于豪贵生活的人的感慨,他们虽然有志向献书朝廷,却不被重用,甚至被问及淮肥之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有志之士不被赏识的同情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城傍晚时分的描绘和对贵族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豪贵生活的忧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豪贵生活的浮华与自然景色的永恒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有志之士不被赏识的同情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门万户掩斜晖,绣幰金衔晚未归。
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
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
唯有路傍无意者,献书未纳问淮肥。
远近垂杨映钿车,天津桥影压神霞。
弄春公子正回首,趁节行人不到家。
洛水万年云母竹,汉陵千载野棠花。
欲知豪贵堪愁处,请看邙山晚照斜。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行台

    读音:xíng tái

    繁体字:行檯

    英语:Xingtai

    解释: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