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庭芳 赠洞云散人陈姑》 便是本来面目,更明知、无口能言。

便是本来面目,更明知、无口能言。

意思:这就是本来面目,更明智、无嘴能说话。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满庭芳 赠洞云散人陈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道家修行诗,充满了玄妙和神秘的气息。它描绘了一种追求精神超越和宇宙真理的修行过程,表达了对于道家哲学和宇宙观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的开头“清清净净,搜获玄玄。”就给人一种清净无为的感觉,暗示了一种追求内心清净、排除杂念的修行方式。而“搜获玄玄”则进一步强调了探索宇宙真理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于道家哲学和宇宙奥秘的追求。 “观天可认根源。敷布参罗万象,日月相传。”这几句诗描绘了一种观察宇宙、探索万物根源的修行过程。通过观察天象、了解万物的生长规律,可以认清万物的根源,达到一种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同时,“敷布参罗万象”也暗示了一种广博的知识和智慧,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做效女娲手段,撮虚无、五色新鲜。”这里用女娲造人的神话来比喻修行者的手段,表达了一种通过修炼达到超越自我、创造新生命的境界。而“撮虚无”则强调了通过虚无的境界来创造新的生命,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超越的思想。 “下火炼,大功成,了了无缺无圆。”这里用炼丹术的象征来描述修行的过程,强调了通过修炼达到一种完美无缺的境界。而“无缺无圆”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完美的境界是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 最后,“得一清宁人地,无为作,自然永永绵绵。”这几句诗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清净、超越物质世界的思想。通过修行达到一种清宁的状态,可以获得一种永恒不变的境界,即“自然永永绵绵”。这种境界是无为而为、自然而然的状态,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束缚和强制。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超越和宇宙真理的修行过程,强调了通过观察宇宙、修炼身心、积累知识、超越物质世界等方式达到一种永恒不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超越自我、追求精神超越的思想,也是道家哲学和宇宙观的核心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清净净,搜获玄玄。
观天可认根源。
敷布参罗万象,日月相传。
做效女娲手段,撮虚无、五色新鲜。
下火炼,大功成,了了无缺无圆。
得一清宁人地,无为作,自然永永绵绵。
杳杳冥冥,娠德产个胎仙。
便是本来面目,更明知、无口能言。
恁时节,有金童来报,得去朝元。

关键词解释

  • 本来面目

    读音:běn lái miàn mù

    词语解释

    本来面目[ běn lái miàn mù ]

    ⒈  固有的样子。

  • 面目

    读音:miàn mù

    繁体字:麵目

    短语:面子 脸 颜面 体面 颜 脸面

    英语:look

    意思:
     1.面孔;面貌。
      ▶《诗•小雅•何人斯》:“有腼

  • 明知

    读音:míng zhī

    繁体字:明知

    英语:scienter

    意思:I

     1.明确理解或瞭解。
       ▶《商君书•定分》:“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

  • 便是

    读音:biàn shì

    繁体字:便是

    英语:be

    意思:
     1.即是,就是。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明·

  • 本来

    读音:běn lái

    繁体字:本來

    短语:本 原

    英语:originally

    意思:(本来,本来)

     1.原来,向来。
      ▶三国·魏·曹操《选举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