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精舍寺(一作酬王季友秋夜宿露台寺见寄)》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意思: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敲禅关谒远公。

出自作者[唐]郎士元的《题精舍寺(一作酬王季友秋夜宿露台寺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拜访石林精舍,向远公请教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深深敬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联“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描绘了作者夜访石林精舍的情景,他沿着武溪向东,夜深人静,他敲响了寺院的门关,去拜访远公。这一联通过描绘夜访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敬仰和对远公的敬仰之情。 颔联“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感悟。月亮在上方诸品中静静升起,僧人持半偈,万缘皆空。这一联通过描绘月亮升起和僧人持半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深深理解,即放下一切欲望和执着,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空灵。 颈联“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描绘了作者在石林精舍所听到的自然美景。整日听到秋山的猿猴啼叫,落叶和寒泉的声音不断传来,作者沉浸在这美景之中,无法自拔。这一联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尾联“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石林精舍的深深眷恋和对朋友的期待。只有双峰最高顶,是作者心中的期待和向往,他希望与故人一同前往,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一联通过描绘对石林精舍的眷恋和对朋友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访、自然美景、禅宗理解和对朋友的期待等情节,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深深敬仰和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作者介绍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关键词解释

  • 石林

    读音:shí lín

    繁体字:石林

    英语:stone forest

    意思:由水流沿石灰巖的垂直裂隙溶蚀而造成的一种地貌。多形成优美的景观。我国以云南路南的石林最为着名。

    解释

  • 远公

    读音:yuǎn gōng

    繁体字:遠公

    意思:(远公,远公)
    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宋·梅尧臣《访矿坑老僧》诗:“

  • 精舍

    读音:jīng shè

    繁体字:精捨

    英语:vihara

    意思:
     1.学舍;书斋。
      ▶《后汉书•党锢传•刘淑》:“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