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起伏龙行(并叙)》 元丰元年春旱,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说,作《起伏龙行》一首。

元丰元年春旱,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说,作《起伏龙行》一首。

意思:元丰元年春季干旱,有人说把虎头潭中可以使雷雨,用这种说法,作《起伏龙行》一首。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起伏龙行(并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石潭和虎头潭的诗,以起伏龙行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想象。 诗中提到石潭与泗水相通,清浊相应,有时还有河鱼出现。在元丰元年春旱的时候,有人提出将虎头潭中的龙起伏起来可以引来雷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 诗人通过描绘白虎、碧潭、苍石、清河等自然元素,表现了石潭的神秘和壮丽。同时,诗人也借用了传统神话和传说的元素,如伏羲、轩辕、神禹等,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在诗的最后,诗人通过描述赤龙和白虎的战斗,以及满腹雷霆的形象,表现了石潭中神秘力量的蓄势待发,令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壮美和神秘。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生动,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神话传说的借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
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
元丰元年春旱,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说,作《起伏龙行》一首。
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
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
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
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
上欹苍石拥岩窦,下应清河通水府。
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
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
尔来怀宝但贪眠,满腹雷霆喑不吐。
赤龙白虎战明日,(是月丙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元丰

    读音:yuán fēng

    繁体字:元豐

    造句:

  • 春旱

    读音:chūn hàn

    繁体字:春旱

    意思:春季的干旱。
      ▶《宋书•五行志二》:“晋·海西泰和四年十二月,凉州春旱至夏。”
      ▶唐·杜甫《喜雨》诗:“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

  • 元年

    读音:yuán nián

    繁体字:元年

    英语:first year of an era

    意思:
     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 以致

    读音:yǐ zhì

    繁体字:以緻

    短语:致 致使 造成 促成 招

    英语:to such an extent as to

    意思: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多

  • 雷雨

    读音:léi yǔ

    繁体字:雷雨

    英语:thunderstorm

    意思:由积雨云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往往发生在夏天的下午。
      ▶《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
     

  • 说作

    读音:shuō zuò

    繁体字:說作

    意思:(说作,说作)
    诽谤作践。
      ▶《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俺婆婆在世时,嘴头子可是不达时务,好枉口拔舌的说作人。”

    解释:1.诽谤作践

  • 起伏

    读音:qǐ fú

    繁体字:起伏

    短语:此起彼伏

    英语:ups and downs

    意思:
     1.一起一落。
      ▶汉·焦赣《易林•蒙之坎》:“白龙黑虎,起伏暴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