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雪中寄薛郎中》 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气应归笔底来。

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气应归笔底来。

意思:碎花如果进入樽中去,清凉之气应归笔底来。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雪中寄薛郎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首联“野禽未觉巢枝仄,稚子先忧径竹摧。”描绘了初春的景象,野禽尚未察觉树枝的狭窄,而稚子却先为小径上的竹子折损而忧虑。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野禽的悠闲与稚子的担忧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稚子的纯真可爱。 颔联“半夜忽明非月午,前庭旋释被春催。”描绘了半夜时分,并非是满月,而是某种自然现象使天空突然明亮。随着春天的到来,夜晚的寒冷逐渐消退,庭院里的被单也被春意所催促着。这一联描绘了夜晚的神秘和春天的生机,为整首诗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颈联“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气应归笔底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春天的花朵比作美酒,认为花朵的香气应该随着笔墨流淌出来。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尾联“深拥红炉听仙乐,忍教愁坐画寒灰。”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温暖的火炉旁,听着仙乐般的自然声音,不愿在寒冷的灰烬前愁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为整首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禽未觉巢枝仄,稚子先忧径竹摧。
半夜忽明非月午,前庭旋释被春催。
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气应归笔底来。
深拥红炉听仙乐,忍教愁坐画寒灰。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碎花

    读音:suì huā

    繁体字:碎花

    意思:
     1.小花朵。
      ▶宋·范成大《虎牙滩》诗:“辛夷碎花县,瘣木老籐挂。”
      ▶管桦《在妇产院里》:“他仍旧穿着那件酱红色碎花棉袄。”
     
     2.喻

  • 气应

    读音:qì yìng

    繁体字:氣應

    意思:(气应,气应)

     1.指神的昭示。
      ▶《汉书•石奋传》:“乃者封泰山,皇天嘉况,神物并见。朕方答气应,未能承意。”
      ▶颜师古注:“言自修整,以报瑞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