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唐寺丞丈解郡绂东归一首》 我欲效鹤雏,鸣和声相酬。

我欲效鹤雏,鸣和声相酬。

意思:我想仿效鹤雏,在和声相酬。

出自作者[宋]度正的《送唐寺丞丈解郡绂东归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哲理性的诗,它以一种寓言的方式,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生物——修鳞,并以此表达了对自由、广阔天地和无尽宇宙的向往。 首先,诗中描绘的“北溟有修鳞,其大无匹俦”的修鳞,是一种巨大的、无与伦比的生物,它能够化身为羽翼,顷刻间遍布九州。这种描绘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引人入胜。 接着,“天地吾一体,日月吾双眸”表达了修鳞对广阔天地的亲近感和视界,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 “一饮万斛泉,一饭万头牛”则描绘了修鳞的豪迈和豁达,它能够一饮千泉,一食万头牛,这种描述充满了豪情壮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 “尘寰何迫隘,飞鸣不自由”表达了修鳞对尘世生活的看法,它认为尘世生活过于狭隘,自己的飞翔和鸣叫并不自由。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 最后,“我欲效鹤雏,鸣和声相酬。终焉附其翼,一旦凌空游。”表达了诗人想要像修鳞一样,拥有自由飞翔的翅膀,能够翱翔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这种向往自由、追求广阔天地的精神,是这首诗的核心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它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广阔天地和无尽宇宙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溟有修鳞,其大无匹俦。
化而为羽翼,顷刻遍九州。
天地吾一体,日月吾双眸。
一饮万斛泉,一饭万头牛。
藏修丘壑间,昂昂亦无求。
尘寰何迫隘,飞鸣不自由。
虾蟹及蛙黾,孤豚及青鼩。
纷纷如蝟毛,乘时恣喧咻。
其耳若不闻,其声转清幽。
其貌甚闲暇,其心亦休休。
长思日月明,西天云雾收。
东至于蓬莱,西至于崑丘。
北至于穷发,南至于不周。
宇宙渺一视,去息无拘留。
我欲效鹤雏,鸣和声相酬。
终焉附其翼,一旦凌空游。

关键词解释

  • 和声

    解释

    和声 héshēng

    [harmony] 依据和弦的组成和相继进行谱成的音乐作品的结构

    引用解释

    1.和谐的乐音。《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 晋 袁宏 《后汉纪·明

  • 相酬

    读音:xiāng chóu

    繁体字:相酬

    意思:
     1.唱和;酬对。
      ▶唐·韩愈《双鸟》诗:“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宋·朱熹《再和油字韵》:“箇里竟能无一语,应惭二鸟起相酬。”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