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隐隐应难觉,尘事悠悠了不关。
意思:玄机隐隐觉得回答问题,尘事情悠悠了不关。
出自作者[唐]牟融的《游淮云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沃州山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超脱。
首联“白云深锁沃州山,冠盖登临众仰攀”描绘了沃州山的深邃和壮丽。白云深锁,形象地表达了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感觉。冠盖登临,则表达了人们纷纷前来登山的情景,体现了山名的知名度和人们对它的向往。
颔联“松径风清闻鹤唳,昙花香暝见僧还”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松径、鹤唳、昙花、僧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松径风清,表达了山间小径上微风轻拂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鹤唳则形象地描绘了鹤鸣之声,增添了山中的神秘和生动。昙花香暝则表达了昙花在夜晚开放,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最后一句“见僧还”则点明了山中僧侣的存在,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的宁静和超脱。
颈联“玄机隐隐应难觉,尘事悠悠了不关”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玄机隐隐,形象地表达了山中的深奥和神秘,难以被人们察觉和理解。尘事悠悠则表达了世俗事务的繁忙和无休止,与山中的宁静和超脱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超脱。
尾联“兴尽凡缘因未晚,裴回依旧到人间”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选择。凡缘未晚,意味着作者认为人生的机会并没有完全失去,人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机会。裴回依旧到人间,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沃州山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超脱。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象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 尘事难为染。-- 出自《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作者:[元]马钰
- 日用剪除尘事。-- 出自《无梦令·传语两宫道士》作者:[元]马钰
- 丝毫尘事不相关。-- 出自《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作者:[宋]陆游
- 尘事般般屏了。-- 出自《西江月·欲入全真门户》作者:[元]谭处端
- 尘事苦如毛。-- 出自《太常引·水风吹树晚萧萧》作者:[元]赵孟*
- 方释尘事劳。-- 出自《酬晖上人夏日林泉》作者:[唐]陈子昂
- 尘事不堪齿录。-- 出自《无梦令 继重阳韵》作者:[元]马钰
- 清贫快乐忘尘事。-- 出自《踏云行·自在闲人》作者:[元]马钰
- 索玄机。-- 出自《江神子令》作者:[元]刘志渊
- 孰识玄机。-- 出自《四言诗十一首 其五》作者:[汉]嵇康
- 秘密玄机把握。-- 出自《无梦令 赠岳散人》作者:[元]马钰
- 本运玄机。-- 出自《无梦令 继重阳韵 咏围棋 藏头 拆起目字》作者:[元]马钰
- 悟玄机。-- 出自《杨柳枝 赠云中子苏铉》作者:[元]马钰
- 要觅玄机。-- 出自《山亭柳·性本慈悲》作者:[元]王哲
- 暗洽玄机。-- 出自《望海潮 自咏》作者:[元]王丹桂
- 淮山隐隐。-- 出自《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作者:[宋]淮上女
- 燕舞翻飞隐隐。-- 出自《西江月·雨过轻风弄柳》作者:[宋]梅窗
- 归鞭隐隐。-- 出自《瑞鹤仙·杏烟娇湿鬓》作者:[宋]史达祖
- 晴岚隐隐。-- 出自《瑞鹤仙·翠屏围昼锦》作者:[宋]周密
- 青山隐隐水悠悠。-- 出自《鹧鸪天·残月低帘挂玉钩》作者:[元]刘秉忠
- 村隐隐,牛羊路。-- 出自《满江红 丙午重阳前二日雨霁,泗泾倚兰望九》作者:[元]邵亨贞
- 应难取。-- 出自《渔家傲·听说娑婆无量苦》作者:[元]梵琦
- 应难更。-- 出自《点绛唇·我也从来》作者:[宋]晁端礼
- 后会应难。-- 出自《浪淘沙·莫上玉楼看》作者:[宋]韩疁
- 应难比。-- 出自《点绛唇·帘卷荷香》作者:[元]元好问
- 别易见应难。-- 出自《菩萨蛮·髻钗初上朝云卷》作者:[宋]陈师道
- 著意应难摘。-- 出自《惜双双/惜分飞》作者:[宋]宝月
- 对此觉尘消。-- 出自《风入松·新篁依约佩初摇》作者:[宋]张炎
- 居然俯仰中,便觉尘虑冥。-- 出自《次韩机幕韵》作者:[宋]张栻
- 稍觉尘襟豁,方知仙境深。-- 出自《访程山人不遇》作者:[明]方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