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圆通大士赞》 梵音妙音海潮音,祗这而今谁动口。

梵音妙音海潮音,祗这而今谁动口。

意思:梵音海潮音妙音,只这而现在谁动口。

出自作者[宋]释慧开的《圆通大士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足蹈双莲洒杨柳,面目端严世希有。梵音妙音海潮音,祗这而今谁动口》是一首描绘美丽场景和表达深刻哲理的诗篇。 首两句“足蹈双莲洒杨柳,面目端严世希有”,诗人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场景,一位人物脚踏盛开的双莲,轻盈地舞动杨柳般的身姿,面貌端庄威严,世所罕见。这种描绘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高雅和神圣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梵音妙音海潮音,祗这而今谁动口”,则表达了更深一层的哲理。诗人提到这位人物的梵音和海潮音般的妙音,暗示着他的智慧和慈悲如同大海的潮水般涌动。然而,诗人进一步发问:“祗这而今谁动口”,意即如今只剩下这声音在耳边回荡,那么究竟是谁在开口说话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对智慧、慈悲和表达的深思,也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场景和表达深刻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神圣和智慧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语言、表达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足蹈双莲洒杨柳,面目端严世希有。
梵音妙音海潮音,祗这而今谁动口。

关键词解释

  • 妙音

    读音:miào yīn

    繁体字:妙音

    意思:
     1.指歌妓。
      ▶《战国策•楚策一》:“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2.指美妙的乐音。
      

  • 梵音

    读音:fàn yīn

    繁体字:梵音

    英语:Brahma voice

    意思:
     1.梵呗。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经师论》:“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
      ▶唐·宋

  • 海潮

    读音:hǎi cháo

    繁体字:海潮

    短语:学潮

    英语:tide

    意思:海洋潮汐。指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海潮迎舰,江萍送王。”

  • 动口

    读音:dòng kǒu

    繁体字:動口

    意思:(动口,动口)

     1.谓吃东西。
      ▶《西游记》第二七回:“他不容分说,一嘴把个罐子拱倒,就要动口。”
     
     2.指说话;讲理。
      ▶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