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
意思: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雕琢钩相互县。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淙淙万音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是一首对自然美景的赞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的美景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首联“淙淙万音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溪流的声音和清澈的溪流景象。其中,“淙淙万音”形象地描绘了溪流的声音,仿佛可以听到溪水在石头上流淌的声音,声音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皎皎一派”则描绘了溪流清澈明亮的景象,溪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同一条白色的带子,当檐前流淌。这两句诗将自然的美景与声音、视觉相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颔联“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溪流的神秘和壮美。这里的风清鹤唳、白日下照都赋予了溪流神秘的气息,仿佛溪流中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而“鸾鹤”和“蛟龙”则是神话中的神兽,它们的出现更增添了溪流的神秘感。
颈联“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浮云和缺月比作溪流的妆额和琢钩,形象地描绘了溪流的动态美。浮云卷起、缺月悬空,更增添了夜晚的神秘和美丽。
尾联“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直钱”,诗人以朱门和幽人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谴责。诗人认为自然美景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而那些珍贵的翡翠鲛绡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诗人的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贴切,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同时,诗人的谴责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让自然美景得以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