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虎门》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意思: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像山过虎门。

出自作者[清]康有为的《过虎门》

全文创作背景

《过虎门》是清朝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康有为秋游香港,归途中经过虎门,看到了如山的白浪冲刷着鸦片战争时的废垒残石,这勾起了他深深的感慨。康有为通过这个历史遗迹,回想到了百年前国家遭受的耻辱和苦难,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激荡的爱国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犹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作者介绍 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关键词解释

  • 虎门

    读音:hǔ mén

    繁体字:虎門

    意思:(虎门,虎门)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
      ▶《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郑玄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于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

  • 白浪

    读音:bái làng

    繁体字:白浪

    英语:white horses

    意思:雪白的波涛。
      ▶唐·李白《司马将军歌》:“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

  • 至今

    解释

    至今 zhìjīn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引用解释

    直到现在。《楚辞

  • 遗垒

    读音:yí lěi

    繁体字:遺壘

    意思:(遗垒,遗垒)
    故垒。
      ▶元·刘因《渡白沟》诗:“天教遗垒说向人,冻雨顽云结凄楚。”
      ▶清·王夫之《<刘孝尼诗>序》:“余虽羸者,请与孝尼狎主齐盟,裹菁茅,搴芳芷

  • 余残

    读音:yú cán

    繁体字:餘殘

    意思:(余残,余残)

     1.指残兵败卒。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前以西山陆梁,出兵平讨,会麴义余残,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