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豪杰》 不顾无复问周公,可归乃独知孔子。

不顾无复问周公,可归乃独知孔子。

意思:不只是没有再问周公,可回家就只知道孔子。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豪杰》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翁和陋巷士的生活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荣华富贵的不屑,以及对于豪杰心中耻辱感的崇尚。 首联“老哺薇蕨西山翁,乐倾瓢水陋巷士”,通过描绘山翁食用薇蕨、陋巷士乐于倾瓢饮水的景象,展现了他们清贫但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生动地表现出两人的高洁品质。 颔联“不顾无复问周公,可归乃独知孔子”,以周公和孔子为喻,表现了山翁和陋巷士不慕权贵、崇尚道德的精神风貌。他们不追求权势和地位,而是以道德和学识为尊,这种价值观与世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颈联“自期动即重丘山,所去何啻轻糠秕”,进一步表现了山翁和陋巷士的高尚品格。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重,视权势如粪土,这种气概犹如巍峨的丘山,让人感受到他们的豪迈与坚韧。 尾联“取合悠悠富贵儿,岂知豪杰心之耻”,以“悠悠富贵儿”与“豪杰”形成对比,揭露了世俗眼中的荣华富贵在豪杰心中的可耻。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豪杰们对于真理和道德的追求,表现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翁和陋巷士的清贫自守、崇尚道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价值观的反感和对于豪杰精神的崇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哺薇蕨西山翁,乐倾瓢水陋巷士。
不顾无复问周公,可归乃独知孔子。
自期动即重丘山,所去何啻轻糠秕。
取合悠悠富贵儿,岂知豪杰心之耻。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周公

    读音:zhōu gōng

    繁体字:周公

    英语:Zhougong

    意思: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
      ▶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
      ▶武王崩,成王幼

  • 孔子

    读音:kǒng zǐ

    繁体字:孔子

    短语:孟子

    英语:Confucius

    意思: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 不顾

    读音:bù gù

    繁体字:不顧

    短语:好歹 不管怎样 无论如何

    英语:regardless of

    意思:(不顾,不顾)

     1.不回头看。
      ▶《史

  • 无复

    读音:wú fù

    繁体字:無復

    意思:(无复,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
      ▶《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陈奇猷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

  • 独知

    读音:dú zhī

    繁体字:獨知

    意思:(独知,独知)

     1.知人所不知;仅一人知。
      ▶《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毁于民。”
      ▶《韩非子•说林上》:“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