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 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泛如萍。

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泛如萍。

意思:往南下天台满足了黑暗,五湖水面泛如萍。

出自作者[唐]张祜的《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泛如萍。”描绘了作者南下天台山的旅程,途中经过五湖时,看到水面上的浮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颔联“江鸥自戏为踪迹,野鹿闲惊是性灵。”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江鸥和野鹿的自由自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颈联“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任子是指作者自己,他偶然垂钓于沧海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戴逵虚认少微星则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的追求。这一联通过作者的自我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尾联“金门后俊徒相唁,且为人间寄茯苓。”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人间的关怀。金门是古代朝廷的象征,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朝廷的后起之秀,为国家效力。而寄茯苓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疾苦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珍视。这一联通过作者的自我期许和对人间的关怀,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信念。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节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信念,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泛如萍。
江鸥自戏为踪迹,野鹿闲惊是性灵。
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
金门后俊徒相唁,且为人间寄茯苓。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关键词解释

  • 五湖

    读音:wǔ hú

    繁体字:五湖

    英语:five lakes

    意思: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
      (1)吴县南部的湖泽。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

  • 天台

    读音:tiān tāi

    繁体字:天檯

    英语:balcony

    意思:(参见天臺)
    山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杨珽《龙膏

  • 厌绝

    读音:yàn jué

    繁体字:厭絕

    意思:(厌绝,厌绝)
    因嫌弃而绝情。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大舍﹞又使了六十两银子娶了一个辽东指挥的女儿为妾,又嫌他不会奉承,又渐渐厌绝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