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史丞之海门史淮东人》 黄茅连雾雨,此地久荒凉。

黄茅连雾雨,此地久荒凉。

意思:黄茅去连雾雨,这地久荒凉。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史丞之海门史淮东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黄茅连雾雨,此地久荒凉》是一首描绘荒凉景象并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通过对黄茅连雾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长期荒凉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归乡的喜悦和期待,以及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联“黄茅连雾雨,此地久荒凉”,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将荒凉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黄茅、雾雨,这些意象都给人一种荒芜、冷清的感觉。而“此地久荒凉”则表达了这片土地长期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 颔联“月出嵎夷迩,江通渤澥长”,诗人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江景,表达出一种希望和期待。月出,象征着希望的到来;嵎夷迩和渤澥长这两个地名,描绘出江面的广阔和深远,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颈联“改官非谪宦,到邑是还乡”,诗人表达了自己此次到任并非出于谪宦,而是出于改官,因此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为浓烈。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于重新回到故乡的期待。 尾联“海上遥闻说,归人已裹粮”,诗人通过描述听闻归人已经备好粮食回家的消息,表达出对故乡归乡的期待和喜悦。这一句也再次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这片土地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未来的信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茅连雾雨,此地久荒凉。
月出嵎夷迩,江通渤澥长。
改官非谪宦,到邑是还乡。
海上遥闻说,归人已裹粮。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黄茅

    读音:huáng máo

    繁体字:黃茅

    意思:(黄茅,黄茅)

     1.茅草名。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

  • 荒凉

    读音:huāng liáng

    繁体字:荒涼

    短语:

    英语:desolate

    意思:(荒凉,荒凉)

     1.南朝·梁·沈约《齐明帝哀策文》:“经原野之荒凉,属西成

  • 连雾

    读音:lián wù

    繁体字:連霧

    意思:(连雾,连雾)

     1.连延的雾,浓雾。
      ▶唐·骆宾王《秋夜送阎五还润州》诗:“断云飘易滞,连雾积难披。”
     
     2.果名。俗称番鬼蒲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