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和郑府判侯字韵》 著眼丹铅常午夜,转头萸菊已深秋。

著眼丹铅常午夜,转头萸菊已深秋。

意思:著眼丹铅经常午夜,转过头萸菊已深秋天。

出自作者[宋]杜范的《又和郑府判侯字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漫学事王侯,宦牒相从得俊游”的野人生活,以及“莫对清尊话去留”的时光流逝。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野人漫学事王侯,宦牒相从得俊游”,诗人以一种自嘲和自嘲后的无奈的口吻,描绘了自己在漫学王侯的过程中,因为宦牒的牵引而得以游历的名利场。这里的“漫学”并非贬义,而是指一种对王侯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宦牒”则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的结果往往是“得俊游”,即游走在名利场中,却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颔联“著眼丹铅常午夜,转头萸菊已深秋”,诗人用“丹铅”比喻学问和知识,用“著眼”表达对学问的重视和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头萸菊已深秋”,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年华已经逝去,曾经的热情和追求也已经冷却。这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颈联“几多陈迹成今古,莫对清尊话去留”,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世事变迁,“陈迹成今古”,曾经的辉煌和成就都已成为历史,而“莫对清尊话去留”,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无法挽留的感慨。 尾联“自幸趋隅陪玉尘,如今何止识荆州”,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追随名利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但也收获了许多。如今回首过去,虽然只是认识了一些人,但也是一种收获。这里的“趋隅”和“识荆州”都是指在名利场中的交往和经历,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名利的追求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人漫学事王侯,宦牒相从得俊游。
著眼丹铅常午夜,转头萸菊已深秋。
几多陈迹成今古,莫对清尊话去留。
自幸趋隅陪玉尘,如今何止识荆州。

关键词解释

  • 深秋

    读音:shēn qiū

    繁体字:深秋

    英语:late autumn

    意思:犹晚秋。
      ▶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臺一笛风。”
      ▶鲁迅《野草•腊叶》:“

  • 转头

    读音:zhuǎn tóu

    繁体字:轉頭

    英语:swivel

    意思:(转头,转头)

     1.转动头部。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午夜

    读音:wǔ yè

    繁体字:午夜

    英语:midnight

    意思:半夜。
      ▶唐·戴叔伦《重游长真寺》诗:“蒲间千年雨,松门午夜风。”
      ▶宋·高似孙《纬略•五夜》:“所谓午夜者,为半夜时

  • 丹铅

    读音:dān qiān

    繁体字:丹鉛

    英语:minium

    意思:(丹铅,丹铅)

     1.指点勘书籍用的硃砂和铅粉。亦借指校订之事。
      ▶唐·韩愈《秋怀诗》之七:“不如觑文字,丹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