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后溪挽诗二首》 天津朝发轫,野渡晚横舟。

天津朝发轫,野渡晚横舟。

意思:天津朝发端,野渡过晚年横船。

出自作者[宋]洪咨夔的《后溪挽诗二首》

全文创作背景

《后溪挽诗二首》是宋朝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组挽诗。这首挽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 诗人与逝者的关系:洪咨夔和逝者后溪可能有着较为深厚的友情或亲情关系,因此他创作了这组挽诗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2. 社会历史背景:这组挽诗创作于宋朝,当时社会风气重视文化、礼仪和人情世故。挽诗作为一种表达哀思和缅怀之情的文学形式,在社会上广受欢迎。因此,洪咨夔创作这组挽诗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综上所述,《后溪挽诗二首》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诗人与逝者的关系以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气象融三极,规摹隘九州。
天津朝发轫,野渡晚横舟。
卫道身何爱,忧时死未休。
落花春寂寂,万古蜀江流。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关键词解释

  • 发轫

    引用解释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 野渡

    读音:yě dù

    繁体字:野渡

    意思: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吴潜《海棠春•郊行》词:“云梢雾末,溪桥野渡,尽是春愁落处。”
      

  • 天津

    读音:tiān jīn

    繁体字:天津

    短语:长沙 西安 福州 台北 昆明 济南 西宁 南京 广州 成都 兰州 拉萨 乌鲁木齐

    英语:Tianjin (city in northern Chi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