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宛溪柳/六么令》 残熏尽烛隐映,绮席金壶倒。

残熏尽烛隐映,绮席金壶倒。

意思:熏尽烛光隐约映残,绮席金壶倒。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宛溪柳/六么令》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感慨。 首句“梦云萧散,帘卷画堂晓。”以梦云消散,画堂帘卷,点明了时间已由夜晚到天明,一开篇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接着“残熏尽烛隐映,绮席金壶倒。”描述了宴会的结束,残熏尽烛,绮席纷乱,金壶倾倒,一片狼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然后“尘送行鞭袅袅。醉指长安道。”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尘土飞扬,行鞭袅袅,醉指向长安的道路,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而“波平天渺。兰舟欲上。回首离愁满芳草。”则是诗人对离别后情景的预想,波平天渺,兰舟将上,回首望去,离愁满芳草,一种无尽的悲伤油然而生。 下片“已恨归期不早。枉负狂年少。”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归期已晚,辜负了青春年华的悔恨。接着“无奈风月多情,此去应相笑。”一句,以风月的多情反衬人的无情,将此去的离别描绘得更为凄楚。 最后“心记新声缥缈。翻是相思调。明年春杪。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诗人以新声的缥缈,翻成了相思的曲调,明年的春末,宛溪的杨柳依旧青青,但是为了谁而好呢?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油然而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悲痛和不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梦云萧散,帘卷画堂晓。
残熏尽烛隐映,绮席金壶倒。
尘送行鞭袅袅。
醉指长安道。
波平天渺。
兰舟欲上。
回首离愁满芳草。
已恨归期不早。
枉负狂年少。
无奈风月多情,此去应相笑。
心记新声缥缈。
翻是相思调。
明年春杪。
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隐映

    读音:yǐn yìng

    繁体字:隱映

    意思:(隐映,隐映)

     1.犹掩映。
      ▶南朝·齐·丘巨源《咏七宝扇》:“拂眄迎娇意,隐映含歌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庭菊盛开,

  • 绮席

    读音:qǐ xí

    繁体字:綺席

    意思:(绮席,绮席)

     1.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鑪绝沈燎,绮席生浮埃。”
      ▶南朝·梁·陆倕《

  • 金壶

    读音:jīn hú

    繁体字:金壺

    意思:(金壶,金壶)

     1.铜壶的美称。
      ▶晋·陆机《漏刻赋》:“挈金壶以南罗,藏幽水而北戢。”
      ▶唐·崔液《蹋歌词》:“金壶催夜尽,罗袖舞寒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