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甘露寺北轩》 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意思:一年会在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寄题甘露寺北轩》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人在蓬莱宫里漫步,欣赏着美景,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感受着秋天的气息,以及想象着未来的自由。 首句“曾上蓬莱宫里行”,诗人描述了自己曾经在蓬莱宫里漫步的经历,表达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蓬莱宫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诗人用它来象征美好的地方,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北轩栏槛最留情”表明诗人对北轩栏槛的喜爱之情,这里的“留情”表达出诗人对这里的景色和环境的深深喜爱和留恋。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之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通过想象自己吹奏桓伊的笛子,感受着音乐的缥缈之感,同时也想象着自己听到子晋的笙声,感受到音乐的宁静和美好。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想象自己站在海边,看到秋天的海水和远处的海门,感受到秋天的寂静和美丽;同时又想象着隋苑的晚钟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最后,“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由向往和追求。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会像荷衣一样自由自在,不再向山僧道姓名,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自由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想象,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上蓬莱宫里行,北轩栏槛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僧道

    读音:sēng dào

    繁体字:僧道

    英语:monk and Taoist priest

    意思:僧人与道士。
      ▶唐·韩愈《贺观察使状》:“当时集百官僧道百姓,宣示讫。”
      ▶《宋史•

  • 年会

    读音:nián huì

    繁体字:年會

    英语:annual meeting

    意思:(年会,年会)
    社会团体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

    解释:1.社会团体一年一度举行的

  • 他年

    引用解释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 荷衣

    引用解释

    1.传说中用荷叶制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隐士之服。《楚辞·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吕延济 注:“芰製、荷衣,隐者之服。” 唐 钱起 《送邬三落第还乡》诗:“荷衣垂钓且安命, 金马 招贤会有时。” 明 高启 《归吴至枫桥》诗:“寄语里閭休復羡,锦衣

  • 姓名

    读音:xìng míng

    繁体字:姓名

    英语:name and surname

    意思:姓和名字。
      ▶《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