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途次(一作落日)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意思:客行愁落天,乡思重相催。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途次(一作落日)望乡》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落日、他山、天寒、雪深、云暗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迷茫。 首句“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直接点明诗人的身份——一个行客,一个愁人。落日西下,暮色渐深,诗人身处他乡,此刻的孤独和落寞可想而知。而“乡思重相催”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日落的时刻被推向了高潮。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环境的恶劣:他乡他山,天寒地冻,连夕鸟也纷纷归来,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无依,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风雪中迷失归路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前途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而“失阳台”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无奈,因为迷失了归路,所以连心中的故乡也找不到了。 最后两句“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叹和无奈。他感叹自己这个孤独的行客,在这个凄凉的时刻,没有人能为他引路,没有人能为他传达他的心声。高歌虽然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又有谁会为他做媒呢?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迷茫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乡思

    读音:xiāng sī

    繁体字:鄉思

    英语:nostalgia

    意思:(乡思,乡思)
    对故乡的思念。
      ▶南朝·梁·何逊《渡连圻》诗之二:“寓目皆乡思,何时见狭斜。”
      ▶明·

  • 落日

    读音:luò rì

    繁体字:落日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

  • 客行

    读音:kè xíng

    繁体字:客行

    意思:离家远行,在外奔波。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作》诗:“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州。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