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意思:七千里路到什么地方,十二峰说再那边。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全文赏析

这首诗《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是一首描绘诗人旅途的壮美景象和丰富情感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描绘了诗人初入蜀地的情景。诗人乘船出发,随着风帆吼过洞庭湖的烟波,展现出一种壮美的景象。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即将开始一段充满挑战和未知的旅程。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探索精神。七千里路的路途遥远,诗人不知道自己将到达何处,但他愿意去探索和寻找。十二峰云更那边,暗示着诗人对未知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巫女暮归,巴猿吟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晚画面,表现出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期待。诗人相信来年五月可以看到峨眉山的雪景,并期待着欣赏雪景的美好和壮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也表达了诗人的迷茫、探索、自然之美和乐观期待的情感。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关键词解释

  • 十二峰

    引用解释

    亦作“ 十二峯 ”。 1.指 川 、 鄂 边境 巫山 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唐 李涉 《竹枝词》:“十二峯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 前蜀 李珣 《河传》词:“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猨声到客船。” 明 何景明 《竹枝词》:“十二峯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 瞿塘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那边

    读音:nà biān

    繁体字:那邊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