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二首》 诗人不悔衣沾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诗人不悔衣沾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意思:诗人不后悔衣服沾露,为可惜清光难道容易亲近。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遣今宵无寸云,故开秋碧挂冰轮》是一首描绘美丽秋夜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秋夜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首句“天遣今宵无寸云,故开秋碧挂冰轮”,诗人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夜,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月光如水般清澈明亮,如同挂在天空中的冰轮。这句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秋夜的清朗和月色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不悔衣沾露,为惜清光岂易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秋夜的喜爱之情。诗人毫不吝惜自己的衣物,愿意承受露水的侵袭,因为他珍惜这清亮的光辉,这种情感是如此的强烈和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珍惜当下的积极态度。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遣今宵无寸云,故开秋碧挂冰轮。
诗人不悔衣沾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清光

    读音:qīng guāng

    繁体字:清光

    英语:letter out

    意思: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
      ▶《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

  • 诗人

    读音:shī rén

    繁体字:詩人

    短语:骚客

    英语:poet

    意思:(诗人,诗人)

     1.指《诗经》的作者。
      ▶《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