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雨》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意思:种田人扶犁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出自作者[宋]周邦彦的《春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是一首描绘春天田园生活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耕人们在林间耕作的场景,以及春日花落鸥鸟漫游的景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期待和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 首句“耕人扶耒语林丘”描绘了耕人们扶着耒(即农耕工具)在林间交谈、耕作的场景,给人一种朴素、宁静的生活画面。耒是古代的一种农耕工具,扶耒是对农事的描述,而“语林丘”则展现了耕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生活的平淡和真实。 第二句“花外时时落一鸥”则描绘了春日花丛外,鸥鸟不时飞落的景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花落鸥飞,仿佛是春天的乐章,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第三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是诗人对春雨的期待和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诗人想要验证春雨的多少,于是观察野塘中是否有了漫水,是否可以回舟。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热爱,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象,展现了生活的朴素、真实和美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关键词解释

  • 语林

    读音:yǔ lín

    繁体字:語林

    意思:(语林,语林)
    东晋·裴启有古小说集《语林》(原书已佚),后遂用作笔记小说的代称。
      ▶明·钟惺《谭友夏》:“奇俊辨博,自是文之一种,以施之书牍题跋,语林说部,当是本色。”

  • 时时

    读音:shí shí

    繁体字:時時

    短语:三天两头 常 时 常事

    英语:often

    意思:(时时,时时)
    常常。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家居

  • 耕人

    读音:gēng rén

    繁体字:耕人

    意思:农人。
      ▶《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此指泥塑的农人偶像。
      ▶唐·郑谷《经贾岛墓》诗:“水绕荒坟县路斜,耕人讶我久咨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