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浣溪沙·呵壁深悲问不应》 鬓丝眉萼各飘零。

鬓丝眉萼各飘零。

意思:鬓丝眉毛萼各自飘零。

出自作者[现代]沈祖棻的《浣溪沙·呵壁深悲问不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呵壁深悲问不应,鬘天一望碧无情》是一首深情的诗篇,它通过描绘一种情感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哀伤。 首先,诗中的“呵壁深悲问不应,鬘天一望碧无情”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呵壁”可能指的是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困惑,而“深悲问不应”则表达了这种困惑和痛苦无法得到解答的无奈。而“鬘天一望碧无情”则描绘了诗人面对无情的命运,只能独自面对的场景。 接着,“鬓丝眉萼各飘零”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衰老和痛苦。鬓丝和眉萼的飘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心篆已灰犹有字,清欢化泪渐成冰”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这里的“心篆”可能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记忆,而“已灰”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消逝。然而,即使情感已经消逝,诗人仍然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字”,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记忆。而“清欢化泪”和“渐成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这种痛苦已经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它已经变成了冰冷的泪水。 最后,“难将沈醉换长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长久的沉醉和逃避现实的渴望。这里的“沈醉”可能指的是对过去的怀念和逃避现实的自我麻醉,而“换长醒”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长久的沉醉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逃避。这首诗的文字优美,情感深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呵壁深悲问不应,鬘天一望碧无情。
鬓丝眉萼各飘零。
  心篆已灰犹有字,清欢化泪渐成冰。
难将沈醉换长醒。
作者介绍
沈祖棻(1909-1977),女,字子蕊,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浙江海盐人。教授,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1909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家学优厚。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1977年6月,因车祸辞世。

主要代表作有《别》《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被文坛誉为江南才女。

关键词解释

  • 飘零

    读音:piāo líng

    繁体字:飄零

    短语:漂泊 流浪 飘流 流离失所 流转 颠沛流离 漂流

    英语:adrift

    意思:(飘零,飘零)

     1.指轻

  • 鬓丝

    读音:bìn sī

    繁体字:鬢絲

    意思:(鬓丝,鬓丝)
    鬓髮。
      ▶唐·李商隐《赠司勛杜十三员外》诗:“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明·李标《寄怀无尘上人》诗:“蒲柳先衰感鬓丝,孤踪不定益凄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