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道林寺》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

意思:佳山路不远处,通俗伴侣到常稀少。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游道林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佳山美景,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归隐之意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题为《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佳山的山路,以及诗人与友人在傍晚时分对山景的欣赏。 首句“佳山路不远”,诗人直接点明去佳山的路并不远,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同时,“路不远”也暗示了佳山之景的吸引人之处,使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俗侣到常稀”,这里的“俗侣”可以理解为诗人平常的朋友,而“稀”字则表达了这些朋友很少能来到佳山,或者说,诗人很少有与朋友一同游山玩水的时候。这为后面的诗句“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的归隐之意做了铺垫。 “及此烟霞暮”,这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云雾缭绕,霞光万道的美丽景象。烟霞暮是诗人常用的一个词组,用来描绘山间的美丽景色,也常常用来表达诗人的归隐之意。 “相看复欲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欣赏了山间的美景之后,内心产生了归隐的想法。这里的“相看”可以理解为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山景的时刻,而“复欲归”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归田园、归隐山林的想法。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佳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归隐之意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山路的轻松描绘,以及与友人的稀有相聚的描述,为后面的归隐之意做了铺垫,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
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山路

    读音:shān lù

    繁体字:山路

    造句:

  • 远俗

    读音:yuǎn sú

    繁体字:遠俗

    意思:(远俗,远俗)
    避世;远离世俗。
      ▶唐·李白《送长沙陈太守》诗之二:“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宋·刘挚《谢青州到任表》:“简礼去烦,稍究前修之治;推仁宣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