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曾通判招饮后见贻》 自愧效陶无好语,敢烦凌杜发新章。

自愧效陶无好语,敢烦凌杜发新章。

意思:羞愧效陶没有好话,不敢麻烦凌辱杜发新篇章。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和曾通判招饮后见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和祝贺他人生活的诗,通过对诗人和朋友的生活方式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欣赏和祝福。 首句“竹际松间构小堂,高眠客榻燕华觞。”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在竹林和松树之间,诗人构建了一处小堂,那里是他的休息之地,也是朋友相聚的场所。这里的“高眠”和“燕华觞”都体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每询浊酒频加酿,不问余金几在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朴素生活的追求,他关心的是酿造更多的浊酒,而不是追求财富。这种淡泊名利,注重生活品质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自愧效陶无好语,敢烦凌杜发新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感到满意,但他也明白自己的表达方式还不足以充分表达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因此,他希望通过模仿陶渊明和杜甫等文学大师来创作新的篇章,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庆门又喜亲才子,藉藉声华满士乡。”是对友人的赞美和祝贺。这里再次描绘了诗人和朋友的生活场景,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敬爱和祝福。诗人将友人的才子形象与“庆门”联系在一起,寓意着友人的成功和荣誉,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所在社区的繁荣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和朋友的生活方式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欣赏和祝福。诗人的生活态度简单、朴素、注重生活品质,同时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无疑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际松间构小堂,高眠客榻燕华觞。
每询浊酒频加酿,不问余金几在囊。
自愧效陶无好语,敢烦凌杜发新章。
庆门又喜亲才子,藉藉声华满士乡。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