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罗湖八首》 不知的在山中否,万一归来说内篇。

不知的在山中否,万一归来说内篇。

意思:不知道的在山上吗?,万一回来对内篇。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罗湖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岁晚南游访稚川,苔封丹灶尚依然。不知的在山中否,万一归来说内篇》是一首描绘诗人寻访仙人,探寻长生不老之道的诗篇。稚川,据传是古代的一位得道仙人,他修炼得道的地方就在山中,因此诗人决定南游访他。 首句“岁晚南游访稚川”,岁晚,即年末,点明时间已经进入寒冬,为下句的“春回”做铺垫。南游,诗人此行的目的地,暗示了稚川仙人的所在地。稚川,传说中的仙人名,这里实指仙人居住的仙境。 “苔封丹灶尚依然”,丹灶,道家烧炼丹药的炉灶。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寻访稚川的场景,他来到仙人的居所,发现炉灶上覆盖着青苔,但依然存在,暗示了仙人曾经在此炼丹修行的痕迹。 “不知的在山中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疑问,不知道稚川仙人是否还在山中,他是否还在修行? “万一归来说内篇”,万一,表示可能性很小,但并非没有可能。归来说内篇,内篇是道家修炼的经典之作,诗人期待稚川仙人如果归来,能够向他传授内篇的修炼之道。 整首诗充满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仙人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寻访稚川,表达了对道家修炼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岁晚南游访稚川,苔封丹灶尚依然。
不知的在山中否,万一归来说内篇。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万一

    读音:wàn yī

    繁体字:萬一

    短语:假使 要是 要 如 如若 只要 一经 一旦 若 使 假设 苟 假若 假定 比方 假如 如果 设 倘若 而 倘

    英语:just in c

  • 归来

    读音:guī lái

    繁体字:歸來

    英语:st 29

    意思:(归来,归来)

     1.回来。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一归

    引用解释

    1.归来或往来一次。《吕氏春秋·报更》:“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新唐书·何蕃传》:“事父母孝,学太学,岁一归。” 唐 刘沧 《赠颛顼山人》诗:“ 洛阳 紫陌几曾醉, 少室 白云时一归。”

    2.犹言同归。《文选·陆机<演连珠>》:“臣闻性之所期,贵贱同量;理之所极,卑高一

  • 内篇

    读音:nèi piān

    繁体字:內篇

    意思:(内篇,内篇)
    古代指论着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庄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余论或附论性质。又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