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矬来一个跛,担为一担更无偏。
意思:一个矮小丑来一个跛子,担为一担又无偏。
出自作者[宋]释心月的《偈颂一百五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法身向上法身边,会得咸通无后先。
一个矬来一个跛,担为一担更无偏。》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哲理吸引着读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就带有深意。“法身”在此指代佛法的真身,而“向上法身边”则暗示了某种修行或领悟的过程。诗中的“会得咸通无后先”一句,表达了一种通透、无滞的境界,即对佛法的理解透彻,无先后、无偏重之别。
“一个矬来一个跛,担为一担更无偏”,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某种合作、互助的关系,可能象征着修行中的互助合作,共同承担修行的责任和挑战。这种担子“无偏”的状态,可能象征着合作中的平等、公正,没有一方占优势或偏颇。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一种修行或领悟的过程,即通过互助合作,共同承担挑战,最终达到对佛法的通透理解,无先后、无偏重之别。这可能是在鼓励人们以一种互助合作的态度面对生活,共同承担责任和挑战,从而达到内心的通透和智慧。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直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深思的空间。这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即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鼓励人们以互助合作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达到内心的通透和智慧。这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