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即目二首》 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意思:独处有多快乐,逃跑惭愧儒生的帽子。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山中即目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以茅屋、沙汀、溪涧、农事等自然人文景观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联“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诗人以茅屋七五间聚居,沙汀八九处鸣磬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面。这里的“茅屋七五聚”给人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而“沙汀八九磬”则让人仿佛听到了自然界和谐的声音。 颔联“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诗人通过描绘梯田式麦田和溪涧上用石头筑成的障碍,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的朴素和自然之美。这一联不仅写出了乡村的农事活动,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热爱。 颈联“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诗人以父老们祭祀社神、孩子们拿着栗子盘嬉戏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社日的热闹和欢乐。这一联不仅表现了乡村的民俗风情,也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幽居乡间的快乐生活的喜爱,并对自己曾经在都市奔波忙碌的生活感到惭愧。这一句既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和自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
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
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作者介绍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幽居

    读音:yōu jū

    繁体字:幽居

    英语:seclusion

    意思:
     1.隐居,不出仕。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
      ▶孔颖

  • 奔走

    读音:bēn zǒu

    繁体字:奔走

    短语:

    英语:run

    意思:
     1.急行。
      ▶《后汉书•史弼传》:“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诣阙讼之。”
      

  • 儒冠

    读音:rú guān

    繁体字:儒冠

    意思: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