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辇下春望》 独向东门凝目望,园林无处不啼莺。

独向东门凝目望,园林无处不啼莺。

意思:只有向东门凝目望,园林中无处不啼莺。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辇下春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独向东门凝目望,园林无处不啼莺》是一首描绘诗人归乡途中的内心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首联“独向东门凝目望,园林无处不啼莺。”诗人独自站在东门的入口,凝视着远方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孤独。园林中,无处不在的黄莺啼鸣,更增添了诗人的乡愁和归心。这一联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凝望的场景,展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颔联“乡心已似杨花乱,归路那堪野草生。”诗人心中的乡愁如同杨花般纷乱无序,而归乡的路途却又被野草淹没,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乡愁和归路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无奈。 颈联“紫陌尽应趋胜地,红尘谁肯受闲名。”在繁华的大道上,诗人应该去追求更好的地方,但在这红尘之中,又有谁愿意接受清闲的名声呢?这一联通过对比繁华与清闲,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尾联“年来却羡沧江叟,长在湖山听浪声。”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年老,羡慕那些生活在湖山之间的隐士,能够长久地听浪声。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乡途中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和怀念。诗人的孤独、思乡、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考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独向东门凝目望,园林无处不啼莺。
乡心已似杨花乱,归路那堪野草生。
紫陌尽应趋胜地,红尘谁肯受闲名。
年来却羡沧江叟,长在湖山听浪声。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东门

    读音:dōng mén

    繁体字:東門

    英语:the Eastern Gate

    意思:(东门,东门)

     1.东城门。
      ▶《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无处

    读音:wú chǔ

    繁体字:無處

    意思:(无处,无处)
    I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孟子•公孙丑下》:“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注:“我在

  • 园林

    读音:yuán lín

    繁体字:園林

    短语:园 苑

    英语:park

    意思:(园林,园林)

     1.种植花木,兼有亭阁设施,以供人游赏休息的场所。
      ▶

  • 独向

    读音:dú xiàng

    繁体字:獨曏

    造句:

  • 凝目

    读音:níng mù

    繁体字:凝目

    英语:gaze fixedly at

    意思:注目;凝视。
      ▶唐·刘象《鹭鸶》诗:“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