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宫词》 太液波清水殿凉,画船惊起宿鸳鸯。

太液波清水殿凉,画船惊起宿鸳鸯。

意思:太液波清水殿凉,在船上惊起鸳鸯宿。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宫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太液波清水殿凉,画船惊起宿鸳鸯。翠眉不及池边柳,取次飞花入建章。》以生动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皇家园林中太液池的美丽景色,以及游船惊起双宿鸳鸯的场景,同时以池边翠柳与飞花入建章的景象形成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宫廷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句“太液波清水殿凉”直接点明诗人的地点和环境,描绘出太液池的清澈波光和水面的清凉。太液池,是皇家园林中常见的水池,以其名贵和华丽而著称。诗人用“清水”一词,既表现了池水的清澈,又暗示了宫廷的清冷和寂寞。 “画船惊起宿鸳鸯”一句,诗人通过描绘游船惊起双宿鸳鸯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皇家园林中的热闹和喧嚣。这一场景与前一句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宫廷生活的单调和乏味。 “翠眉不及池边柳”一句,诗人以池边翠柳与飞花入建章的景象形成对比,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里的“翠眉”喻指池边的柳树,诗人以柳树的翠绿和柔美,与飞花入建章的短暂而绚烂的自然之美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取次飞花入建章”以飞花入建章的景象收尾,既是对前文的呼应,又以飞花的不及池边柳的柔美和长久,暗示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厌倦之情。这里的“取次”一词,表达了诗人对飞花的随意飘落和短暂绚烂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通过对太液池的美丽景色和游船惊起双宿鸳鸯的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池边翠柳与飞花入建章的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宫廷生活的厌倦之情。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液波清水殿凉,画船惊起宿鸳鸯。
翠眉不及池边柳,取次飞花入建章。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画船

    读音:huà chuán

    繁体字:畫船

    意思:(画船,画船)
    装饰华美的游船。
      ▶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矶。”
      ▶宋·范仲淹《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

  • 惊起

    读音:jīng qǐ

    繁体字:驚起

    造句:

  • 鸳鸯

    读音:yuān yāng

    繁体字:鴛鴦

    短语:鸾凤 比翼鸟

    英语:mandarin duck

    意思:(鸳鸯,鸳鸯)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

  • 太液

    读音:tài yè

    繁体字:太液

    意思:
     1.古池名。
      ▶汉·太液池,在陕西省·长安县西。
      ▶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渐台,高二十余丈;又起三山,以像瀛洲、蓬莱、方丈三神

  • 水殿

    读音:shuǐ diàn

    繁体字:水殿

    意思:
     1.临水的殿堂。
      ▶唐·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臺上宴吴王。”
      ▶《宋史•礼志十六》:“帝作《中春赏花钓鱼诗》,儒臣皆赋,遂射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