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
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
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
意思:
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想与海争深。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
全文赏析
【注释】:原题: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韵二首
相关句子
它日玉堂夸胜践。
-- 出自《乘暇率僚友访澹山只阅御书清谈久之偶成以豁》作者:[宋]黄同
芸芸趋前尘,往往遗胜践。
-- 出自《照武西塔山报恩寺》作者:[元]何中
惟有孤舟兴,所至多胜践。
-- 出自《忆昔》作者:[宋]陆游
天气殊清和,山中多胜践。
-- 出自《夜归》作者:[宋]释文珦
胜践千年近,高风六月寒。
-- 出自《和折子明丈闲居杂兴十首》作者:[宋]赵蕃
故人容野老,胜践见新诗。
-- 出自《次折枢留题雪峰韵》作者:[宋]张元干
山园多胜践,缭绕磬湖滨。
-- 出自《锦园》作者:[宋]喻良能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 出自《东平路中遇大水》作者:[唐]高适
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
-- 出自《寄中条道者》作者:[唐]贯休
冰壶凉月天如水,尘柄肯论夷甫。
-- 出自《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作者:[元]许有壬
冰壶凉月天如水,尘柄肯论夷甫。
-- 出自《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作者:[元]许有壬
谁识英雄千古意,肯论性命一丝危。
-- 出自《再和前韵》作者:[宋]郑清之
朐山在何许?
-- 出自《嘲畜猫》作者:[宋]陆游
山在湖心如黛簇。
-- 出自《洒泉子》作者:[宋]潘阆
只缘山在波涛底。
-- 出自《蝶恋花·弱水茫茫三万里》作者:[宋]张抡
偶怜山在目,浅立意悠然。
-- 出自《庭前坦步偶见岣山延伫以咏》作者:[明]王野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 出自《南归阻雪》作者:[唐]孟浩然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 出自《南归阻雪》作者:[唐]孟浩然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 出自《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作者:[唐]岑参
枯肠搜欲断,险字终难压,阁笔视诸公,词源羡流峡。
-- 出自《游刘园分韵得峡字》作者:[宋]赵汝鐩
宜与海人狎。
-- 出自《古风其四十二》作者:[唐]李白
青天与海连,羲娥代吞吐。
-- 出自《海月堂观涛》作者:[宋]胡仲弓
竹木如山积,桑田与海连。
-- 出自《送薛子舒》作者:[宋]葛天民
芙蓉黄玉蘂,还与海榴同。
-- 出自《彦礼提宫寄似黄芙蓉诗次韵奉酬二绝》作者:[宋]喻良能
百川日夜流,与海会波澜。
-- 出自《勉子侄》作者:[宋]程珌
风急水欲立,日暮山争深。
-- 出自《江中晚泊》作者:[明]方太古
诗句原文
宠参时宰道人琳,气盖诸公弟季心。
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
摇摇北下随帆影,踽踽东来想足音。
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关键词解释
胜践
读音:
shèng jiàn
繁体字:
勝踐
意思:
(胜践,胜践)
犹胜游。
▶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极人生之胜践,得林野之奇趣。”
▶宋·王安石《平甫游金山同大觉见寄相见后次韵》之二:“胜践肯论
胜践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