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痍赖休养,犹喜见斯人。
意思:创伤依赖休养,还高兴地看到这样的人。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和彦时兄赠王广济》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往矣古循吏,贤哉今长民。 牛羊归落日,桑柘殿余春。 共学知名久,相逢见面新。 疮痍赖休养,犹喜见斯人》是一首赞美古代循吏的诗。循吏是古代官吏的一种,他们遵循法律、公正廉洁、关心百姓,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象征。这首诗通过对这位循吏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首句“往矣古循吏,贤哉今长民。”表达了对古代循吏的怀念和对现任长民的敬仰。诗人用“往矣”表示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的敬仰之情。接着用“贤哉”来赞美现任长民,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牛羊归落日,桑柘殿余春。”这两句描绘了循吏治理下的乡村景象,牛羊归家,夕阳西下,桑柘茂密,春意盎然。这些景象体现了循吏对百姓的关心和乡村的和谐安宁。
“共学知名久,相逢见面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和这位循吏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经历。诗人和这位循吏曾经共同学习、互相了解,如今相逢之后,感觉就像见到一个全新的朋友。
“疮痍赖休养,犹喜见斯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循吏的感激之情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诗人用“疮痍”来形容社会的不公和不义,而这位循吏则能够休养生息,让百姓重新获得安宁和希望。诗人希望这样的好人能够越来越多,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赞美一位古代循吏,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诗人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和谐安宁、关心民生的乡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