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鸡犬同时去,遥听笙歌隔水烟。
意思:人间鸡犬同时离开,遥听笙歌隔水烟。
出自作者[唐]王建的《送唐大夫罢节归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年少平戎老学仙》,从诗的内容来看,它似乎是一首送别诗,但诗的主题却不是表达对离别的伤感,而是对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生活方式的赞美。
首句“年少平戎老学仙”直接点明诗人的年轻时期,他并未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而是选择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即平戎(平定外敌)或学仙(学习道家修炼之术)。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表求骸骨乞生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珍视,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愿望,即修炼成仙,以求得身心的健康和长寿。
“不堪腰下悬金印,已向云西寄玉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金印和玉田的向往,他已不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而是向往更高层次的生活,即拥有金印和在云西的玉田(一种象征着仙境的地方)的生活。
“旄节抱归官路上,公卿送到国门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即将踏上修行之路的情景,他怀抱著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示权威),走上了官路,公卿们一路送他到国门前,这无疑是对他追求自由和超脱的肯定和支持。
最后,“人间鸡犬同时去,遥听笙歌隔水烟”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人世后的景象,他与人间的一切都隔绝开来,就像鸡犬一样升入仙界,同时离开尘世。此时的他已经听不到人间的笙歌,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仍然流传下来。
整首诗充满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由和健康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追求,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这种追求自由和超脱的精神,无疑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