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绝句六十四首》 徒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

徒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

意思:徒施行奸巧诈伪为功力,认取其他家不死方。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绝句六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欺世盗名的虚伪之徒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首先,“徒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这两句诗中,“徒施”表示徒有其表,缺乏实质性的东西;“巧伪”则直接点明这些人虚伪的本质。他们只是假装出一副勤奋努力的样子,实际上却只是抄袭模仿别人的方法,追求着不切实际的“不死方”,即所谓的长生不老之方。 “壶内旋添留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像商人一样,在壶内旋添着所谓的“留命酒”,以此延长生命;又在鼎中收取某种“返魂浆”,即所谓的灵丹妙药,希望以此恢复青春活力。然而,这些所谓的长生不老之酒和返魂浆,实际上只是他们欺世盗名的工具,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揭示了那些虚伪之徒的丑陋面目,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同时,也告诫人们要认清现实,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语言生动,而且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徒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
壶内旋添留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
作者介绍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关键词解释

  • 功力

    读音:gōng lì

    繁体字:功力

    英语:effect

    意思:
     1.功劳;功业。
      ▶《商君书•错法》:“故人君者先便请谒而后功力,则爵行而兵弱矣。”
      ▶《史记•留侯世家论

  • 他家

    引用解释

    1.他人之家,别人家。《诗·唐风·葛生》“蘞蔓于野” 毛 传:“蘞生蔓於野,喻妇人外成於他家。”《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

    2.它;他(她)。家,人称的语尾。 唐 薛涛 《柳絮咏》:“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念自家,虽是箇浅

  • 巧伪

    读音:qiǎo wěi

    繁体字:巧偽

    意思:(巧伪,巧伪)
    虚伪不实。
      ▶《庄子•盗跖》:“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在今气磊落,巧伪莫敢亲。”
      ▶严复《论中国教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