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周公谨砚》 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意思: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接近共同推敲。

出自作者[清]黄宗羲的《周公谨砚》

全文创作背景

《周公谨砚》是清朝文学家、史学家黄宗羲的一篇散文。作品以周公谨的砚台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周公谨清廉自持、忠诚为国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对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与黄宗羲所生活的时代及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动荡,黄宗羲亲身经历了明朝的灭亡。他作为明朝的遗民,对明朝的覆灭有着深切的痛感。同时,他对清朝的统治也持有一种矛盾的态度。因此,他通过《周公谨砚》这篇散文,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清廉官员和忠诚品质的赞扬,同时也对明朝政治腐败、官员庸碌无为的现象进行了批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恨未销。
作者介绍 黄宗羲简介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关键词解释

  • 推敲

    读音:tuī qiāo

    繁体字:推敲

    英语:thresh

    意思: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着‘推’字,或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

  • 字句

    读音:zì jù

    繁体字:字句

    英语:phrases

    意思:文章里的字眼和句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
      ▶清·纪昀《

  • 残山

    读音:cán shān

    繁体字:殘山

    意思:(残山,残山)

     1.谓山将尽处。
      ▶唐·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宋·苏轼《石鼻城》诗:“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