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心看月,月无心照人。
意思:人有心情看月亮,月无心照人。
出自作者[宋]释宗杲的《偈颂一百六十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富有哲理的诗,它以月亮为载体,阐述了人生的某种真理。
“人有心看月,月无心照人”是这首诗的核心。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人和月亮拟为同列的存在,进行对比。人是有思想的,看月时心中有期待,有想象,有情感;而月亮是无意识的,它的存在只是单纯地照人,没有情感,没有期待,没有回应。这种对比揭示了人生的两种状态:一种是有意识地追求和探索,另一种是无意识地存在和被影响。
“有无成一片”则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有无在这里被视为生活的两面,有是人的主观意识,无是外界的客观存在。有无合一,就是人要接纳自己的主观存在,也要接纳外界的客观影响。接纳自己的主观存在,意味着要接受自己的情感、想法和期待;接纳外界的客观存在,意味着要接受外界的影响、变化和挑战。
“方始得惺惺”则是对这种接纳和合一的肯定和赞美。只有当人有意识地接纳了有无,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才能真正感到清醒和明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即人生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自我与外界的交织。只有接纳这种结合,才能真正理解生活,才能真正感到清醒和明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对人生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