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成玄英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
2.引申指乡里。《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赫赫惟忠,属国 李侯 ,发迹邑屋,声冠方嵎。”
3.邑里的房舍;
读音:qū huà
繁体字:區畫
意思:(区画,区画)亦作“区划”。 1.筹划,安排。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划,散
读音:shēng yú
繁体字:笙竽
意思: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 ▶《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